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閱讀] 向專家學思考-讀後感2-論培養習慣



人類認知系統的設計就是盡量不要多想。因此,我們做得很多例行性的日常工作都會變成習慣,一種自動化處理的過程。例如,出門前會習慣性的鎖門;在某個路口習慣性的左轉。但如果你要回憶這些過程,你會發現很難從記憶中去搜尋到它。這些其實都是「聰明習慣」。使我們能集中精力在我們需要專心處理的事情上。

那麼要如何培養「聰明習慣」呢?培養「聰明習慣」有兩個要點:
第一,在行動和環境間有一致性的對應性。
簡單來說,就是在行動和環境間作出連結。要建立這樣的連結,需要一些不變的要素做為可信賴的信號,來提示我們該做出什麼行動。(這裡的環境不只是外在世界,也包含了人的目標、感覺、想法)
第二,重複這個行動。
不論任何時候只要環境與行動有了一致的對應,並且這個行動在環境中一再重複,習慣就可以養成。

然而,要改變習慣卻是困難的。很多人常說改變要靠意志力來實踐,但是意志力有限,人類很容易因為腦力或體力消耗過度而無法發揮意志力。所以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創造出新的習慣來取代舊的習慣。


讀到這邊,關於改變或建立習慣我認為我們必須了解兩件事情:

第一是了解習慣的模式。
即受到某種誘發,產生某種行為,得到某種回饋。

第二是對於自我的覺察力。
我們必須在習慣行為發生時,去深入了解為何我們會產生這種行為。是我們無聊、悲傷的時候?或是在考試完、工作結束後需要大快朵頤?察覺出會誘發我們產生某種行動的情況,再以新的行為模式取代舊的,便可逐漸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