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閱讀] 向專家學思考-讀後感2-論培養習慣



人類認知系統的設計就是盡量不要多想。因此,我們做得很多例行性的日常工作都會變成習慣,一種自動化處理的過程。例如,出門前會習慣性的鎖門;在某個路口習慣性的左轉。但如果你要回憶這些過程,你會發現很難從記憶中去搜尋到它。這些其實都是「聰明習慣」。使我們能集中精力在我們需要專心處理的事情上。

那麼要如何培養「聰明習慣」呢?培養「聰明習慣」有兩個要點:
第一,在行動和環境間有一致性的對應性。
簡單來說,就是在行動和環境間作出連結。要建立這樣的連結,需要一些不變的要素做為可信賴的信號,來提示我們該做出什麼行動。(這裡的環境不只是外在世界,也包含了人的目標、感覺、想法)
第二,重複這個行動。
不論任何時候只要環境與行動有了一致的對應,並且這個行動在環境中一再重複,習慣就可以養成。

然而,要改變習慣卻是困難的。很多人常說改變要靠意志力來實踐,但是意志力有限,人類很容易因為腦力或體力消耗過度而無法發揮意志力。所以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創造出新的習慣來取代舊的習慣。


讀到這邊,關於改變或建立習慣我認為我們必須了解兩件事情:

第一是了解習慣的模式。
即受到某種誘發,產生某種行為,得到某種回饋。

第二是對於自我的覺察力。
我們必須在習慣行為發生時,去深入了解為何我們會產生這種行為。是我們無聊、悲傷的時候?或是在考試完、工作結束後需要大快朵頤?察覺出會誘發我們產生某種行動的情況,再以新的行為模式取代舊的,便可逐漸改變。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閱讀] 向專家學思考-讀後感1


向專家學習思考,這本書在提倡「聰明思考」這個概念。

什麼是「聰明思考」呢?在書中作者把它定義為能夠運用已知進而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

譬如前泳將Fiona Fairhurst與他的團隊夥伴從鯊魚的表皮得到靈感,設計出新的連身泳衣,大幅降低了水流阻力,使游泳比賽的世界紀錄不斷刷新。

在此之前,也有許多團隊想要開發出新的泳衣材質,為何只有Fiona Fairhurst的團隊率先做到?而這個例子,跟我們的「智力」有關嗎?

作者指出,「聰明思考」並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可以經由訓練獲得的技能。
就像要成為西洋棋大師,必須經由不斷的鍛鍊,了解盤初、盤中、盤末各種棋局後,才能進化。

而培養「聰明思考」的公式,有下列三點必須滿足:

1.     培養聰明習慣
人類是習慣性的動物,若能培養出聰明習慣,那離聰明思考自然不遠了。

2.     高品質知識
我們必須了解人類記憶的限制以及人類心智運作的方式,進而在腦中組成連結,將各種知識串連,形成高品質知識連結網路。

3.     應用知識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人類應用知識的模式─從相異的領域中去尋找相似之處。

既然「聰明思考」這麼有用,為何我們從小到大並未被教導這種思考模式?

作者說到,現今世界的教育系統與百年前的教育系統其實沒有多大的變革。百年前的科學教育體系,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分門別類。在當時心理學只是哲學底下的附屬學科,尚未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對人類心智運作模式了解已遠遠提升,教育系統仍未把心理學的知識納入學生的普通教育中。

所以為何常見我們在感嘆創意人才缺乏?

其實還是跟教育有關。

第一,台灣的教育仍重視填鴨式、選擇題式的教育。

第二,既然我們教育系統並未教導我們如何聰明思考,個人的思考模式只能任其發展。在任其發展的模式下,能夠創新的人才自然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