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反思] 寫在前頭

這篇想說改變。

有時候際遇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一句話、一個故事、一個人,而帶來了沒有想過的改變。
而這份改變是個連續性的過程。A觸動了B,B又觸動了C,continue.

仔細想想,契機由我爸對我說的話開始。而我心裡其實有想過到國外念書這回事,但是心裡又不想再繼續唸電機下去。一時間也找不到自己興趣所在,總而言之是面對著一種想要但又沒有目標的感覺。於是,想到智宇哥出國交換學生這件事,感覺是個在工作與出國念書間的折衷方案。不如也把自己丟在國外,體驗看看好了。藉由交換學生也許可以發現自己是不適合到國外念書。

之後就是剩下兩個目標,托福以及論文口試。
準備托福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個讓我很焦慮的經驗。但是現在看起來卻是一個改變我很大的時期。
首先該面對的是英文能力的不足。於是我在PTT上找到了送佛計畫(一個教人考托福的機構)。
不同的是,他的托福課程只有九堂課,一堂三小時。跟一般大補習班差很多。而我在這九堂課中,看到了一個準備考試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是我由此深刻了解到了自己主動學習跟被動學習的差別。簡單來說,九堂課中老師只教你方法,但是如何增強實力完全取決在你。而我在準備期間也是翻閱了很多前人的學習經驗以及英文的學習方法。然後把他的方法放入自己學習的過程,實驗適不適合自己。

教材方面接觸了TED。(http://www.ted.com/)
這個網站,裡面有相當多的新知,邀請不同領域的人來演講。這對我的衝擊非常大,因為我真的很少接觸到這些知識,而在我的生活裡也沒有人會提起。第二是上了大陸人所架設的英文學習網站。裡面有很多關於英文要怎麼學習可以增強實力的方法,此外也會針對大陸人在國外所產生的一些文化差異去做探討。我頓時覺得我所在的世界真的是一個封閉的世界,我就這樣低著頭,什麼都不知道的過了好多年。

這些給我的衝擊,讓我開始想嘗試不同的事情。至少不是那麼"宅"的生活(因為我真的很宅,喜歡待在家)。於是又在某些因緣際會下跟了高中同學來了一次古道巡禮。認識了很多不同學校,不同學問背景的人。有學生物、地理、台語文學、地質,各式各樣的人存在。與他們聊天發現自己的生活好封閉,這群新認識的朋友關心著社會上的各種議題,其中也有人寫著非常優秀的Blog。這群新朋友擴大了我的視野,真的很感激他們:)

隨著時間逼近,對於托福考試那種焦慮感越來越大。當時只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而我當時的聽力方面一直沒辦法突破,閱讀也是不好。那時候我焦慮到很想放棄,情緒很不穩定。而我這個人在煩躁無助的時候都會跑去書店,然後想到當時很夯的一本書"秘密"。我必須說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他強調是一個正向思考的力量。讓你有著正面的情緒,從而吸引到正面的結果。簡單來說,"吸引力法則"(但是這本書有很多讓人詬病之處..又是後話了)。之後又接觸到了一些所謂New age的書籍,也是跟你強調正面思考之類的。經過自我實驗的結果就是,我的托福準備計畫邁入正軌,而我的焦躁也的確被降低了,算是向好的方面發展。最後考試也很強運的考得不錯。而經由這次的經驗,讓我開始相信了這股力量。不是好傻好天真的樂觀,而是經歷挫折焦慮,也能保持樂觀心態推動自己的力量。

這些大概就是出國前我的改變。

我也發現到了,改變其實是一個持續累積的過程。以上只是寫出一些我比較記得,帶給我比較大刺激的"糧食"。這中間所接觸到其他的書籍,或是網路上的資源,更是不計其數.....

而我相信,改變還在持續著。


希望在回台灣前,能夠再有所突破:)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德國] 寫在五個月後

轉眼間來德國已經邁入第六個月了,來抒發一下五個月異地生活的心得吧!

說實在,如果問我交換學生有學到什麼實質上的東西嗎? 我覺得很少。在這五個月期間,我總共修了兩門課,兩門考試。其中一門Mixed Signal Electonics,一門Digital IC Design(從來沒去過)。有聽了一門Engineering Management,不過在衡量自己有聽沒有懂的狀況下,就放棄這門考試了。論考試的話,TUM的考試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題目不難,出的很有條理,是會讓人喜歡的題目,但跟台灣考試不同的是時間非常少,一定要念到徹底清楚,而且要寫得快。期末考在我無法衡量時間的情況下,考的是不太理想。(其中當然也有很讓人崩潰的事情ORZ)

直到目前已經上了快四個月的德文。心得就是兩個字:很操!   每天三小時德文訓練,其實比起沒有上語言班的人進步已經很快了,但是我還是覺得有所不足,畢竟口說還有聽力方面比較沒有常練習到。

比較"正常"的談完之後,談些比較不一樣的。

來這邊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時間"。我獲得了一段在異地生活,獨自一人放空,思考事情的時間。歷經了大學、研究所六年紛紛擾擾的環境,終於有一年是可以好好思考自己該何去何從的一年。或許有人說,當兵一年放空也是可以。但我覺得還是不一樣的。在國外生活孤獨感會放大10倍,而這強大的孤獨感帶領我找尋我想要的事情,某方面來說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想突破的動力。

遇到不同的人也是收穫之一。不得不說國外的人真的比較獨立自主(就我遇見的來說)。在語言班遇到18歲來自羅馬尼亞準備念慕尼黑大學法律系的學生,他語言學習快,平常也在打工。與她談話覺得她很成熟,而且對於未來充滿熱情、規畫。也有來自俄羅斯、法國,世界各地的人,與我年紀相仿的,成熟程度不知道是我的多少倍。想想我在進入大學的時候,想想現在的我,還對很多事情茫然、充滿不確定的感覺,我想這就是我跟他們之間的差距。

接下來是旅行。我覺得旅行是一個很好刺激自己視野的過程。雖然很抽象,但是我覺得感受不同國家的氣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例如慕尼黑是嚴肅、規矩,井然有序,德南小鎮是鄉村、優閒的氣息。巴黎是充滿古典、讓人想隨時拿一杯咖啡在手上的氣氛。巴塞隆納是多元藝術的綜合。瑞士、奧地利是飽覽群山、湖泊,讚嘆大自然之美的國度。旅行的夥伴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同的人出去玩會有不同的火花產生。其實可以更近距離了解一個人。

來交換學生的起因是我爸問我的生涯規畫,而我照本宣科的一般我這種電機系出來會走的路跟他說。而他只問說" 那你有什麼不同?" 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我。在我的專業以外,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於是戰戰兢兢的準備了托福,戰戰兢兢的完成了口試。然後來到了這裡。所以你問我來這邊交換到底想獲得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也許只是想藉由一個不是那麼"正常"的環境來挖掘自己。




最後的最後,是"為什麼想把這些東西寫出來?"  理由是,寫出來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大學有一段時間是有寫東西的習慣的。但是大三大四以及研究所兩年,心中無所感觸所以什麼都寫不出來。我必須說,能寫出來東西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