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在我出國前 我嬸嬸跟我說 "我覺得錢賺多少是看天,但是你在國外最重要的事情是看事情的高度。你高度不同,跟其他人的起跑點就不同了"
不知為何在這半夜想到這句話。
可能也是要歸國了,在加上最近世界經濟不好,我看台灣也難倖免於難,想到當兵之後的找工作路程,不得有點擔心。
因為原本的計畫是當兵完如果順利進入立錡,累積3~5年經歷,要開始尋找新的目標與發展。
現在看來計畫的第一步都難以實現。因為就在剛剛親愛的學弟跟我說,最近公司在人事凍結,只收研替生。
然後就想到在倫敦遇到的國小同學維彥。
會重新遇到維彥也是拜Facebook廣大的社群之故。剛好有前往倫敦旅遊的計畫,於是便相約一起吃飯。
在與他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他的經歷也是蠻特別的,至少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
他從大學三開始每年暑假前往倫敦實習三個月,然後也很順利的在英國取得碩士學位,很順利的在倫敦工作。
重點是工時蠻正常的,平常五六點下班,年薪也是頗多的。
然後他弟也走入他的路途,從高中畢業就開始實習了,今年也邁入第三年的暑期實習。
話說,在我大學的時候根本沒想到實習這件事情。平常被作業壓到喘不過氣來,暑假就在打混玩樂。
尤其對未來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只覺得將來應該不會找不到工作。
然後就忙忙碌碌上了研究所,然後就出了國來交換一年,發現外面的世界真是廣大。
我想這也許是高度的差別吧?
在別人吃喝玩樂的時候已經立好目標,之後要前往國外工作。而國外公司非常看重實習經驗,於是便前往實習。
而即使知道要實習的人,有些也只能在台灣找一些摩斯打工學不到什麼東西的工作。而好的缺都被名校佔滿了。
不得不說,前往國外實習的確是好的選擇,但是前提也是要有財力跟實力。
說到底,這世界真的蠻不公平的。
有錢的孩子知道如何幫自己取得立足點較高的位子。不管是人脈,資訊,都比一般孩子多出來太多了。
一般人小孩也許努力可以取得比較好的位置,但是他還是差了一個"遠見,高度"。
而這東西卻是怎樣努力都無法彌補的。
其實在這一年間,我也有嘗試了申請德國這邊TI(德州儀器)的實習。很可惜的是沒有被錄取。不過其實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邊,我想除了名額太少(只有1名),英文結巴,可能研究所做的東西也不是很出色,所以對方對我也沒什麼興趣吧!!
不過至少也看到了自己不足之處,所以我想好好的在台灣累積經驗,再重新挑戰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哀 雖然還是很沒方向感,不過好像比出國前有方向感了一點。
其實我跟維彥吃飯,我有隱約感到也許我需要的是那樣的感覺。
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有成就感,對於人群有著好奇心。
現在我也許多了一個,對人群有貢獻吧。
想為某些人做些什麼事情,大概是這種念頭。
所以,說高度累積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也許要好幾年以後才能看得出來這差別,慢慢等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