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德國] 寫在五個月後

轉眼間來德國已經邁入第六個月了,來抒發一下五個月異地生活的心得吧!

說實在,如果問我交換學生有學到什麼實質上的東西嗎? 我覺得很少。在這五個月期間,我總共修了兩門課,兩門考試。其中一門Mixed Signal Electonics,一門Digital IC Design(從來沒去過)。有聽了一門Engineering Management,不過在衡量自己有聽沒有懂的狀況下,就放棄這門考試了。論考試的話,TUM的考試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題目不難,出的很有條理,是會讓人喜歡的題目,但跟台灣考試不同的是時間非常少,一定要念到徹底清楚,而且要寫得快。期末考在我無法衡量時間的情況下,考的是不太理想。(其中當然也有很讓人崩潰的事情ORZ)

直到目前已經上了快四個月的德文。心得就是兩個字:很操!   每天三小時德文訓練,其實比起沒有上語言班的人進步已經很快了,但是我還是覺得有所不足,畢竟口說還有聽力方面比較沒有常練習到。

比較"正常"的談完之後,談些比較不一樣的。

來這邊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時間"。我獲得了一段在異地生活,獨自一人放空,思考事情的時間。歷經了大學、研究所六年紛紛擾擾的環境,終於有一年是可以好好思考自己該何去何從的一年。或許有人說,當兵一年放空也是可以。但我覺得還是不一樣的。在國外生活孤獨感會放大10倍,而這強大的孤獨感帶領我找尋我想要的事情,某方面來說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想突破的動力。

遇到不同的人也是收穫之一。不得不說國外的人真的比較獨立自主(就我遇見的來說)。在語言班遇到18歲來自羅馬尼亞準備念慕尼黑大學法律系的學生,他語言學習快,平常也在打工。與她談話覺得她很成熟,而且對於未來充滿熱情、規畫。也有來自俄羅斯、法國,世界各地的人,與我年紀相仿的,成熟程度不知道是我的多少倍。想想我在進入大學的時候,想想現在的我,還對很多事情茫然、充滿不確定的感覺,我想這就是我跟他們之間的差距。

接下來是旅行。我覺得旅行是一個很好刺激自己視野的過程。雖然很抽象,但是我覺得感受不同國家的氣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例如慕尼黑是嚴肅、規矩,井然有序,德南小鎮是鄉村、優閒的氣息。巴黎是充滿古典、讓人想隨時拿一杯咖啡在手上的氣氛。巴塞隆納是多元藝術的綜合。瑞士、奧地利是飽覽群山、湖泊,讚嘆大自然之美的國度。旅行的夥伴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不同的人出去玩會有不同的火花產生。其實可以更近距離了解一個人。

來交換學生的起因是我爸問我的生涯規畫,而我照本宣科的一般我這種電機系出來會走的路跟他說。而他只問說" 那你有什麼不同?" 這句話深深影響了我。在我的專業以外,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於是戰戰兢兢的準備了托福,戰戰兢兢的完成了口試。然後來到了這裡。所以你問我來這邊交換到底想獲得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也許只是想藉由一個不是那麼"正常"的環境來挖掘自己。




最後的最後,是"為什麼想把這些東西寫出來?"  理由是,寫出來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大學有一段時間是有寫東西的習慣的。但是大三大四以及研究所兩年,心中無所感觸所以什麼都寫不出來。我必須說,能寫出來東西很好。 :)


1 則留言:

  1. 推薦這篇文章, 恭喜你的心有感觸, 希望我到時也能獲得些什麼!
    btw, 到時候一起練德文呀!

    回覆刪除